请输入关键字
石窟
专委会
守正创新 开放合作——谱写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新篇章
时间:2023.11.07

三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指导下,石窟寺保护利用新成果不断涌现、人才机构建设成果卓越、社会大众关注日益密切,中国石窟寺保护事业取得不断进步。10月19日,2023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与考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回顾了石窟专委会及各石窟理事单位过去三年来的工作,梳理了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成果,现石窟专委会将此整理成文,以期对未来工作有启示及促进作用。

一、加强协力合作,共促事业发展

石窟专委会听取“《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专家建议,将辑刊由每年出版一辑调整为两辑,并进行了内容板块的分类和设置;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部署,全国28个省(区、市)组建了150余支调查队伍,组织了近2000人完成此项工作;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各大石窟推出“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到飞来峰造像再到响堂山石窟,共5季38期节目,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26亿次,对宣传普及石窟寺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石窟理事单位积极与国家文物局、各省(区、市)文物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研究专题研修班,其中第一、三期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承办,第二期由云冈研究院承办,对我国石窟寺考古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保护优先,强化科技支撑

敦煌研究院基本建成以保护和管理并重,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为保障的综合保护管理体系。成功申报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获批期刊号并运转。为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

云冈研究院完成云冈文保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级石窟寺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建立了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多个洞窟的文物保护工程,启动“云冈石窟石质文物内部凝结水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云冈石窟石质文物内部凝结水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荣列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展了奉先寺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入选“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完成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哔哩哔哩公司,捐助300万元实施的龙门石窟洞窟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敬善寺区域综合治理工程、宾阳洞雨棚改造、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升级改造等多个项目。

大足石刻研究院牵头开展了“重庆地区石窟寺及石刻铭文史料抢救性收集与整理研究”等多个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与意大利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建成了覆盖大足石刻30多处重要石刻的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和具有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保护技术研究在大足石刻研究院正式启动。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支撑作用,探索出了在特定潮湿的环境下适合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的修复方法,提高了石窟寺保护修复的科学化水平。

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完成克孜尔千佛洞安防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克孜尔石窟壁画智慧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推进克孜尔千佛洞保护防护项目、克孜尔千佛洞前期勘察等多个项目。

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总投资3360万元,实施了须弥山石窟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须弥山石窟相国寺水害治理前期勘察研究”等多个项目。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危岩体加固及渗水治理工程立项开工。四川巴中南龛石窟研究院完成了对大佛洞103号龛龛顶窟檐的抢险维修,维修了老君洞窟檐、石刻园段保护性围墙,为文物本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开展学术研究,阐释价值内涵

《敦煌研究》创刊40周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成功申报“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等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敦煌艺术大辞典》等学术专著40余部。

云冈研究院编撰《云冈石窟分类全集》《云冈纹饰全集》等学术著作。其中,《云冈石窟全集》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荣获“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龙门石窟研究院积极打造“龙门石窟文库”学术品牌,出版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等图书29本,目前在编图书有30余本。启动《龙门石窟全集》(50余卷)的编撰,持续龙门石窟数个片区和河南省内其他地区石窟寺考古调查与考古报告编写工作。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完成《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调查记录稿,出版《甘肃中小石窟调查报告·天水卷》等图书。制定了包括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分卷和内容在内的麦积山石窟考古工作计划(2021—2035),正在开展第一至四卷考古报告编写工作。

青州博物馆完成了青州石窟及摩崖造像的全面调查和记录,出版了考古报告《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佛像卷(一)。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出版了《不可错过的克孜尔》,完成克孜尔石窟99号、178号和189/190号三个洞窟调查简报。

四、提升科技赋能,推动数字石窟

敦煌研究院投入5500万元,推进“数字敦煌”建设,“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面向全球上线;研发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和“敦煌遗书数据库”等。“数字敦煌”入选《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领域合作案例集(2023)》。

云冈研究院主持编制《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数字化采集规程》通过中部六省区域标准立项。完成石窟外立面、第1-4窟等洞窟的三维数字化采集。实现对云冈石窟20窟西立佛的虚拟复原与展示利用。“云出云冈——云冈学文献知识库”正式发布上线。

龙门石窟研究院探索“友好合作、多轨并一、数据聚合、成果共享”的流散文物保护利用“龙门模式”。完成敬善寺、药方洞等代表性洞窟三维数字资源库建设。完成流散文物虚拟复位研究展示、彩绘虚拟复原等多项国内首创及领先项目,开启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新路径,举办“复位合璧 光华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

大足石刻研究院开展首批22处中小石窟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云游·大足石刻”数字文旅项目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完成数字4K宽银幕电影和8K球幕电影的制作,建成数字影院并投入使用。

麦积山完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的第165窟数字化保护项目。青州博物馆完成了云门山、驼山石窟及摩崖造像数字信息采集工作等。

五、加强交流展示,推动传承弘扬

各石窟单位围绕石窟寺保护、考古与展示利用,召开了“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一周年‘云冈学’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举办了“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中国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一周年系列特展”等精彩纷呈的石窟寺展览。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运用多种新媒体方式,推动石窟寺文物全媒体传播。“数字敦煌资源库”入选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携手打造的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作为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惊艳亮相。龙门石窟研究院新媒体平台与意公子联合共创6条短视频,其中“致敬文物工作者,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荣获2022抖音年度“最具影响力共创”。龙门石窟保护及数字化工作受到媒体关注,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先后录制6期《探索·发现》、2集《考古公开课》节目。

回顾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过去三年来,在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实践中既有理念探索、方法创新,也有科技层面的突破。但同时,依然存在着中小石窟寺安全风险高、关键技术攻关难度大、研究水平不高等问题。展望未来,一方面要坚持多学科合作,解决石窟保护共性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石窟面临的个性化问题。以科技成果支撑高水平保护工程,以考古研究做好高水准内涵阐释,以丰富途径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以国际交流扩大石窟寺品牌影响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更好发挥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重要作用。


供稿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

执笔 | 高俊苹 张元红 郭晨晖

上一条
下一条